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研究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9-17  发布者: 点击阅读数:

 

基本信息

层次

(硕士)

类别

(学术学位)

学习方式

(全日制/非全日制)

主建学院

管理学院

共建学院

体育部

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

管理学

专业代码

1204Z1

专业名称

体育经济与管理

英文名称

Sport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公共管理学 1204

适用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体育经济与管理 1204Z1

制定标准

按照一级学科修订(制订)

补充说明:

制定日期:2020.8.6

学科负责人(签字/学院盖章):刘飞平

学院负责人(签字/学院盖章):张春义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学术型 学位层次:硕士 一级学科(专业类别)代码:1204授管理学学位 )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强、文化素质高、专业素质突出的体育产业、体育行政事业、社会体育组织与公共服务和学校体育等管理领域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要求研究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本学科专业知识和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动向,对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体育产业项目运作与体育企业运营管理、体育市场与营销管理、社会体育组织发展与体育公共服务管理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等领域的基本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体育经济与管理领域专业的热点问题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研究生通过实践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管理运筹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研究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体育企业、体育社团组织、高校和体育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体育产业项目运作及体育企业的运营与管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组织与管理,以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育科研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并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展创造性的工作,适应学习型社会和创新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体育经济与管理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设二级学科,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和学校等组织及其相关领域的管理活动,注重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行政与社会组织管理、体育资源管理与市场开发、学校体育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体育部自2013年在工商管理专业招收体育经济与管理方向本科生,自201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先后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自设体育管理方向,公共管理学科行政管理专业下设体育经济与管理方向,2018年在自设体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及专业、并于2020年招生。目前,本学科具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校聘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外聘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和企业双师型导师多人。本学科致力于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科学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已与国内知名体育企业、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社会组织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多个学科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毕业后的高端就业、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管理、社会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管理。

三、培养方式

1、研究生的培养为全日制方式,采取系统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以及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研究生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除了课堂集中授课模式,还灵活采用专题讨论、专题报告、学术讲座、学术沙龙、专项调研、考察和创新创业竞赛与实践等模式,注重扩大学生学术视野,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的授课教师除聘请本校教师外,还可聘请校外专家教授任教或承担部分教学内容的授课,并鼓励学生到其他院校或院系听课。

3、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全面负责,并以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学术指导与创新创业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创业,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4、硕士生应在入学后两周内制订出培养计划,一般情况下应在第一学年内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选全部学分,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并完成教学实践环节。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基本学制为全日制学习三年,学习年限(含休学)最长不超过五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6学分,其中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30学分(学位课20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含读书(学术)会活动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教学实践环节1学分。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非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者,须加修一门以上相关课程(在本专业培养方案所提供课程中选择),不计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分组说明

公共必修课

090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马院

考试

必修4门,8学分

09000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1

马院

考试

070015

综合英语

48

3

1

外语

考试

070018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32

2

2

外语

考试

公共选修课

070008

英语口语

32

2

2

外语

考试

选修1门,2学分

070019

跨文化交际英语

32

2

2

外语

考试

070020

中华文化交流

32

2

2

外语

考试

学科基础课

3200001

公共管理

32

2

1

管理

考试

必修和选修5门,10学分

3200002

公共经济学

32

2

1

管理

考试

3200003

社会研究方法

32

2

1

管理

考试

3201101

体育专业文献研究与论文写作

32

2

1

体育部

课程论文

3201102

体育项目理论与实践

32

2

2

体育部

考试/课程论文

学科方向课

3201103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

32

2

2

体育部

考试/课程论文

选修2-4门,4-8学分

3201104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32

2

2

体育部

考试/课程论文

3201105

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

32

2

2

体育部

考试/课程论文

3201106

学校体育管理

32

2

2

体育部

考试/课程论文

3201107

体育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

32

2

2

体育部

考查

选修课

110001

知识产权

18

1

1

法商

考查

选修2-9门;可全校任选(跨学院选修不少于1门)。全部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

110002

信息检索

18

1

1

图书馆

考查

1100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36

2

1

计算机

考查

X060915

技术经济学

36

2

1

管理

考查

3201108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32

2

2

体育部

考查

3201109

体育人力资源管理

32

2

3

体育部

考查

3201110

休闲体育项目管理

32

2

3

体育部

考查

3201111

体育俱乐部管理

32

2

3

体育部

考查

3201112

体育产业经济学

32

2

3

体育部

考查

3201113

体育信息工程管理

32

2

3

体育部

考查

3201114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

32

2

3

体育部

考查

3201115

体育公关与传媒管理

32

2

3

体育部

考查

3201116

智能体育概论

32

2

2

体育部

考查

补修课

3201117

体育概论

32

3

体育部

考查

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需要补修的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少于1门,、不超过2门,不计学分

3201118

体育经济学

32

3

体育部

考查

81602

管理学

32

1

管理

考查

说明:

1.考核方式中的“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等形式;“考查”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讨论、口试、调查报告等形式。

六、培养环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6个学分)

环节名称

安排及要求

学分

时间节点

1、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

根据教研厅〔2019〕1号文件要求,各学院应在培养方案中开设关于“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的必修课程(6学时,不计学分),在新生开学第一周组织进行。

每年9月新生开学第一周入学教育集中组织

2.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入学 1 周内

3.文献综述

完成一定数量的经典必读书目及重要专业学术期刊阅读,经导师考核,具备文献综述写作能力。

第四学期结束前

4.开题报告

按《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开题报告写作规范》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

2

第四学期结束前

5.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并至少做2次以上的公开学术报告或至少赴境外参加一次所在学科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或者国际访学(在职硕士生除外)。

2

6.实践活动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体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1

7.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1

第五学期结束前

8.论文答辩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距离开题至少12个月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申请开题并撰写开题报告。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应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以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研究型学术论文;完成学位论文后,按《武汉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条例工作实施细则》申请学位答辩。

八、其它

附录:本学科需要阅读的主要著作和专业期刊目录

1.《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

2.《中国体育科技》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主办

3.《体育与科学》 江苏体育科研所主办

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主办

5.《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主办

6.《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体育学院主办

7.《体育学刊》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办

8.《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主办

9.《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西安体育学院主办

10.《体育文化导刊》 国家体育总局信息研究所主办

11.《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主办

12.《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体育学院主办

13.《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首都体育学院主办

14.《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主办

15.《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主办

16.《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南京体育学院主办

17.《体育管理学》 张瑞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18.《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黄汉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19.《体育社会学》 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0.《体育经济学》 丛湖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1.《体育市场营销学》 张贵敏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22.《体育产业概论》 曹可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23.《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商务印书馆, 1965 年。

24.《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年。

25.《经济分析史》 熊彼特, 商务印书馆 , 1991 年。

26.《中国管理学术思想史》苏东水,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4 年。

27.《西方管理思想史》 郭咸刚, 商务印书馆, 2004 年。

28.《管理行为》 西蒙,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年。

29.《体育管理学__基础与应用》伯尼.帕克豪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

30.《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卢元镇,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分隔线----------------------------